中文不好,是近年来出版的学术译著的一个常见问题。比如这个句子,“《从混沌到有序》是一本闪光的、向人们提出要求的、令人眼花缭乱的书———它向一切提出挑战而且慷慨地回报细心的读者。它是这样一本书,让人们去研究,去品尝,去重读———以及去提出问题。”(见《从混沌到有序》,I.Prigogine与I.Stengers著,曾庆宏、沈小峰译,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版,第25页)这样的句子出现在中学作文中,必定被老师判为不及格;但在译文中,却常常被出版社编辑放行。中文不好的原因很多,像这个句子,显然是从英文一个词一个词地硬译过来的,我甚至能从中猜到原来的英文字词。我近年来读过很多科学文化类译著,找不到中文问题的几乎没有。由于这类书要求译者有很深厚的专业知识,故译者多为科技专家,我想他们不是中文能力不够,而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。中文不好,使得一些经典著作的译本不能成为经典译著,比较遗憾。这个遗憾在人文类学术译著中也只多不少,而且问题更复杂。
“让事情发生,不动而动,如梅斯特·埃克哈特所说的听其自然的艺术,对我来说,是打开通向那种方法的门匙。我们必须在精神上让事情发生。对于我们来说,这是一门多数人都一无所知的艺术。意识总是起着干预、帮助、改正和否定的作用,从不让心理过程平静地发展。”这是《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》(美RadmilaMoacanin著,江亦丽、罗照辉译,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版)第68页中的一个句子。上一个例子还能从字词中“研究、品尝”出原作者的“闪光”,而这段句子的意思即使联系上下文,也很难猜解。硬译的句子在这个译本中比比皆是,我之所以以此为例,只是因为我恰好有这一段的原文,并且知道它的来龙去脉,可以炫耀一下。原文如下:
Theartoflettingthingshappen,actionthroughnon-action,lettinggoofoneself,astaughtbyMeisterEckhart,becameformethekeyopeningthedoortotheway.Wemustbeabletoletthingshappeninthepsyche.Forus,thisactu?allyisanartofwhichfewpeopleknowany?thing.Consciousnessisforeverinterfering,helping,correcting,andnegating,andneverleavingthesimplegrowthofthepsychicprogressesinpeace.(THESECRETOFTHEGOLDENFLOWER,NewYorkandLondon,1962,p93)
从中可以看到每一个中文字词的来由。同时,还可以看到造成硬译还有其它原因。就此例而言,要扯到回译。
从《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》这个书名便可知道,书中必然有大量的藏传佛教术语,这些术语早有中文译法,便不能随心所译,必须把它们译回到对应的中文。这在词典上有的地方还好办,如果词典上没有,就很麻烦。这本书就有很多地方没有译回来。比如“通向彻悟的道路和精神历程有三个重要方面:弃绝、彻悟的动机、正确的实在观”(第15页),全句如何不说,一看这三个方面就觉得语感不对———不像佛教术语,我未见到原文,但疑心它们本是“戒、定、慧”三字。而上面这段英文又涉及到影响荣格的另一部分东方思想———道教。此段出处在THESECRETOFTHEGOLDENFLOWER,这本书在西方极为有名,书名常被中译为《金花之密》,如江、罗便作如是之译,这从字面上看并无不妥,申荷永于1996年6期《读书》以一长文介绍此书,就译为《金花的秘密》,但如知道THEGOLDENFLOWER是道家内丹养生术术语“金华”的英译名,意为“内丹”,则当回译为《金华之密》。《太乙金华宗旨》本是中国道家伍柳派内丹功法,被RichardWilhelm(卫礼贤)译成德文,这个译文连同荣格的长篇《评述》加上其他一些内容先以德文出版,又被译成英文,才是THESECRETOFTHEGOLDENFLOWER。这段英文出自荣格《评述》的英译。从中文到德文再到英文,单拿出这一段英文,英国人也未必明白。参考《评述》的上下文,可以对它有所理解。文中art指的是“金华密旨”这一功法;而第一句话,则是指这一功法的基本要领,相当于练气功的人所说的“入静”;其中ac?tionthroughnon-action等拗口的词语,也都是对中文“无为而为”等的意译。所以稍好一点的译法如下:
“……让一切顺其自然,无为而为,随心所欲,这与M·艾克哈特的学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这些成了我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。在心灵方面,也一定要顺其自然,对于我们来说,这的确是一种鲜为人知的技艺。意识总是与心灵的发展掺合在一起,吹毛求疵,好为人师,从未让心灵在平静的环境中质朴地发展。”(《金华养生密旨与分析心理学》,荣格、卫礼贤著,通山译,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,第84页)
这种译法就比较像中文。但也有一处关于key(钥匙)的微妙未能译出。汉语也有金钥匙之类的比喻,但中国的钥匙打开的往往是知识宝库的大门,隐喻着从一个外部空间进入到一个隐秘的内部空间。而在这段英文中,key打开的则是通向一个way(路)的大门,是从内向外。这或许是中西文化的不同。
让译者为了一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去查考另一部书,也许是一个过分的要求,但要译好这部书,还是需要译者具备几个条件,至少要了解荣格心理学,了解藏传佛教,懂英文,同时中文好。中文好可以说是最低的要求,也可以说是最高的要求。如果中文好,译者就不能允许不好的中文出手。即使某一段原文没有看懂,只要把它编成像样的中文,便不容易被读者看出马脚。如果不想欺骗读者,我建议译者承认这一段没有看懂,附上原文,加上尽可能的注释和理解线索,这个建议虽然不大容易被译者尤其是出版社接受,但总比硬译要好。